帮助更多人
做好电商出海!

估值200亿!追觅科技领跑,苏州家电军团再添“王牌” 

今年年初,家电圈里流传着一则消息,细看却让人精神一振:追觅科技的智能割草机器人,海外销量悄然突破10万台!数字不大,但意义却非同寻常。要知道,在欧美那种老牌劲旅把持的高端庭院工具市场,这还是头一遭有中国品牌真正站稳脚跟。

过去,提起智能割草机,大家想到的都是博世、Husqvarna这些“洋玩意儿”,觉得它们代表着高科技、高价位。而追觅,愣是靠着一台能自己躲花坛、认宠物的智能机器,硬是从这些巨头嘴里抢下了一块蛋糕。

更有意思的是,这家在全球开疆拓土的科技公司,创始人俞浩,竟然是个从小就爱“拆家”的清华学霸。

“拆家”少年,藏着一颗技术的心

俞浩的故事,不是那种一夜暴富的传奇,而是一个技术男一步一个脚印的创业之路。 12岁那年,他嫌家里电灯开关不顺手,一般的孩子也就抱怨两句,但他偏不,自己琢磨了个“双控电路”,愣是实现了卧室门口和床头都能开关灯的便捷功能。

这种“能用技术解决,绝不将就”的劲头,早就刻在了俞浩的骨子里,也成了追觅日后发展的底色。

考上清华航天系后,俞浩也没闲着,别人埋头搞火箭,他却捣鼓出了一个“天空工场”。 这可不是一般的社团,而是一帮技术狂人的聚集地,无人机、机器人、方程式赛车,只要是跟技术沾边的,他们都玩得风生水起。 谁能想到,这群曾经梦想飞天的年轻人,有一天会扎进家电圈,用技术给这个传统行业带来惊喜。

从代工到单干:技术才是硬道理

追觅科技的崛起,绕不开小米。 2015年,戴森吸尘器卖得火热,国内厂商却只能眼巴巴看着,核心的高速马达技术,成了横在中国品牌面前的一道坎。 俞浩急了:“没自己的技术,永远只能当配角。”

2017年底,追觅加入了小米生态链,靠着在高速马达上的积累,第一代吸尘器V9在小米众筹上大获成功。 价格是戴森的三分之一,性能却有八成,这一下子就抓住了消费者的心。

但追觅的野心不止于此。 2020年,他们选择单飞,创立了自己的品牌Dreame。 转速更高,价格更低,这种“降维打击”在海外市场特别管用。 德国媒体甚至调侃说:“中国人用戴森的方式打败了戴森。”

走向世界:性价比只是敲门砖

现在,追觅的产品卖到了全球120多个国家,海外收入占了大头,甚至在日本这个对家电要求极高的市场,也闯出了一片天。 2024年,追觅的估值达到了200亿,成了名副其实的独角兽。

图源: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

追觅能有今天,光靠价格优势可不行,还得靠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。

欧美成熟市场,智能家居渗透率高,消费者愿意为“黑科技”买单,追觅就推出了智能割草机这类高端产品。 东南亚等新兴市场,家电需求旺盛,追觅就提供高性价比的智能家电。

图源:魔镜洞察

除了产品本身,追觅在海外营销上也下了不少功夫。 在TikTok上,他们用短视频展示产品的各种“骚操作”,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粉丝。 还在海外搭建了自己的独立站,提供30天无理由退货等服务,让消费者买得放心。

图源:TikTok

通过数据分析,追觅还发现,德国人特别在意宠物毛发清理,于是就推出了带“宠物模式”的扫地机器人。 在美国,他们又推出了大容量水箱的款式,满足了当地消费者的需求。

图源:追觅独立站

“死磕”精神:中国制造的底气

回顾追觅这几年的发展,最让人佩服的不是赚了多少钱,而是那股“死磕”的劲头。

当年俞浩在实验室拆解戴森马达,发现一个齿轮精度差0.01毫米,噪音就大得让人受不了。 后来追觅做产品,连拖布旋转角度都要测试上百种方案。 在这个追求快速赚钱的时代,这种“较真”的精神显得有些另类,但也恰恰是中国制造能够从“便宜货”变成“技术派”的关键。

一位德国用户在亚马逊上留言说:“追觅的割草机,比我更了解我的草坪。” 这或许就是对中国品牌最好的褒奖:不是靠低价,而是靠实打实的技术,让全世界心甘情愿买单。

追觅的故事,是中国智造崛起的一个缩影。 它告诉我们,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,就必须坚持技术创新,深入了解市场需求,并且拥有一颗精益求精的“匠心”。 我们有理由相信,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品牌,在全球舞台上展现中国智造的实力和魅力。

赞(0)
本站内容来源于用户上传分享,如有侵权请联系(点这里联系)删除 。转载请保留链接:https://www.073980.com/106721.html